因各地区差异,暖室大棚一般在在11月~12月扣棚,大拱棚要晚扣30~40天,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。扣棚前根据土壤情况适当补肥,以农家肥为主。扣棚前1周,浇足水后覆盖地膜,地膜可以选择白地膜,以提高土温,现在不少果农覆盖黑地膜,覆盖黑地膜有利也有弊,利在可以除草保湿,弊端是能提高气温,提高地温有限,如遇外面温度高时还会出现棚内温度过高情况,是由于黑地膜吸收的热量释放到大棚内的缘故。桃树扣棚后温湿度调节是大棚桃管理中很重要的工作,直接关系到大棚桃的成败,果农对此不可掉以轻心。那么怎么做比较科学呢? 在关键物候期,例如花期,大棚温湿度要控制在露地花期的大体相同气候条件。这就要平时记录露地...
温室桃树扣棚后管理技术掌握起来相对较难,需加倍呵护,细心管理,才能保证温室桃树丰产、稳产。 一、加强扣棚后温湿度管理 1、逐步升温。扣棚后升温太快,会导致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不协调,根系生长滞后于枝梢,引起枝梢旺长,不利坐果,加重早期落果,因而应注意分段升温,通过半月左右时间将温度升至白天10℃~28℃,夜间39℃~59C。具体方法应通过拉盖苫帘进行调节,一般扣棚初期先在白天拉起.1/3苫帘,使室内昼夜温度保持在6℃~8℃之间,3~4天后再拉起1/2的苫帘,使室内昼夜温度保持在10℃~15℃之间,4~6天后,全天拉起苫帘,以后根据棚内温度,进行调控,当温度接近最高限时,要及时放风。 ...
很多农业企业家和果农朋友咨询桃园种植规模问题,桃园规模要综合资金、人工、销售等因素确定,切不可盲目求大。技术、管理、销售3个方面因素中技术决定产量与质量,管理决定投入成本大小,销售决定收入多少。能否有效掌控这3个因素,是经营者成败的关键,而规模的控制则又是决定经营者是否能够有效掌控这3个因素的关键。当桃园规模超过经营者的控制能力时,会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。一是人工问题。与家庭农场依靠家庭成员管理果园、必要时少量雇工的管理模式相比,大规模的桃种植园曰常管理是以少量管理人员带领大量工人完成。在管理关键时期不但需要大量雇工并支出更多劳动力成本,同时也存在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证的风险。二是管理...
一、设施桃根系生长特性 设施条件下桃树根系分布范围较露地分布范围变小,主要分布于近地表下10~40cm处。桃根系适宜生长的地温范围为5~22℃,5℃左右开始生长,旺盛生长的地温要求大于15℃,根系生长最快的地温为22℃。桃树根系进入相对休眠期时的地温在26℃左右,此时根系停止生长。根系的第2次生长对地温要求是19℃左右,但与第1次相比,生长势偏弱。 秋末冬初,当地温低于11℃时,桃树根系出现二次停止生长,此时根系开始进行冬季休眠。 研究发现,保护地条件下,扣棚后气温和地温不协调,即气温升高较快,地温滞后,这种状态造成根系活动晚于地上部生长,表现为发根晚,营养吸收慢而少,对地上部...
1、改良棚体,改善光照条件 目前,很多果农为了节省成本,多用低矮菜棚稍加改造,栽植桃树,支柱多,空间小,采光差,同时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相对弱。应逐步更新改造,尽量减少立柱支架,扩大采光面积。发展无支柱钢骨架,空心砖夹心等绝热材料墙体结构。适当增加脊高,脊高控制在4m左右,提高采光效果和保温性能,应用保温被且采取自动卷帘设备。还要增加临时加温设施。果实膨大期,北墙吊挂反光幕,充分利用反射光,改善树冠中下部及北部树体的光照条件,促进果顶及阳面充分着色,阴、雨、雪天注意人工补光,利用紫外灯、白炽灯光,改善棚内光照,增加果实糖分和外观色泽,果实发育后期,4月中旬后,随着棚外温度的升高,可撤去棚膜...
一、合理负戴 大棚桃落花后1周开始第1次疏果,疏去并生果、畸形果、小果。当果实长到杏仁大时定果,长果枝留3~4个,中果枝留2~3个,短果枝留1个,外围、上部宜多留,内膛、下部少留,以果压梢压冠。控制在667㎡产量1500~2000kg,使大棚桃树势中庸偏旺,健身栽培,防止早衰,提高大棚桃抗黄叶病的能力。 二、加强土肥水管理 1、及时施“月子肥”大棚桃采果即将结束时,立即按667㎡施生物有机肥200~300kg,18:15:12的硫酸钾复合肥40~50kg,硫酸亚铁10~20kg,采用开沟的方法,把肥料施入大棚桃树行间10~20cm的土层中。以有机质、生物菌改良土壤,提高土壤通气...
为了取得大棚桃早果、丰产、优质,一般定植在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的砂壤土、轻壤土的地块。在良好的土肥水管理下,定植当年和第2年采果前,桃树生长势强,枝繁叶茂,没有黄叶病发生。为便于大棚内管理,控制树冠体积,在采果后采取“一根棍”或主干形整形,进行更新修剪,促发新桃梢。进入夏季6~9月份,随着桃梢生长,也有的桃树出现黄叶失绿,但黄叶病发病植株较少,表现在叶片叶脉保持绿色,而叶脉间黄色。栽培进入第3年采果后6~9月份黄叶病发生普遍,并且逐渐加重。进入第4年后,桃树黄叶病发生更为严重。用手轻轻推开桃树树干,根部容易晃动;挖开看根系,毛细根较少,变褐的死根较多,并且部分根尖变褐、坏死。 多年来,桃...
大棚桃栽培进入第3年,采果后月6~9份黄叶病发生普遍,并且逐渐加重。主要表现桃树新梢叶片黄化,并且全株发病。 初期桃树新发枝梢叶片叶肉变黄,叶脉为绿色。随着桃梢的生长,黄叶逐渐加重,甚至新发幼叶呈白色,叶片稍大后叶边缘干枯变褐,桃梢节间变短、细弱,叶片小而薄,树势衰弱,花芽形成不饱满,虽然采取喷獒合铁等铁肥,也难以缓解。 大棚桃栽培进入第4年后,虽然加强了土肥水管理,但发芽、结果后,桃梢叶片叶肉变黄,叶脉为绿色,并且大棚桃产量比上年低,果个头、品质差。采果后更新修剪,所发新梢发枝力弱,叶片黄化,甚至色白,叶片小而薄,桃树黄叶病发生更为严重,有的大棚桃失去栽培利用价值。